關于城市現代化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思集中排水花盆考 廈門寶振科技
饒會林為東北財經大學教授
一、城市現代化的概念
城市現代化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發(fā)展的新階段;城市現代化所反映和要求的是城市發(fā)展質量方面的提高過程;城市現代化是城市經濟高效益化、城市社會文明化、城市環(huán)境優(yōu)質化和城市管理科學化(也就是城市經濟現代化、城市社會現代化、城市環(huán)境質量現代化和城市管理現代化)的集合;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物質條件是在科學規(guī)劃指導下的城市建設。
二、城市現代化指標體系
只重視數量指標而忽視質量指標是當今時弊。城市現代化指標填補了指導城市化過程中這個空白,所以很重要。城市現代化指標體系應該是以下相輔相成的三個方面。
(一)目標指標體系
即現在一般研究最多的“現代化標準”指標體系;各個城市“照葫蘆畫瓢”的“城市現代化標準”指標體系也是目標體現,大同而小異。如果承認“管理現代化”也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應該加進這方面的指標內容。西方有“政府生產率”之說,如果我們能加進“城市政府公務員人均產出(城市GDP)”或“城市政府成本(行政開支)收益(城市GDP)”之類的指標,可能是有幫助的。
(二)進程指標體系
城市現代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以一蹴而就。為指導實踐均衡發(fā)展,把目標指標分階段加以劃分,以便分階段檢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應與目標指標相應提出年增長速度指標;黨中央已經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國新的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到那時候,城市現代化應該達到什么水平,更應該有個具體說法,有個具體要求?,F在有些城市只熱衷于“提前實現”,而不踏實研究進程和與城市化數量指標的相互協(xié)調性,未必妥當。
(三)狀態(tài)指標體系
城市現代化指標的性質是一種質量指標,反映城市發(fā)展的一種狀態(tài),一般它是一個范圍值,如人的血壓就有一個范圍值,并且隨著年齡不同有上限、下限的變化?,F在我們列出的一些指標的設計者雖然也已分別提出了一些上限或下限,但極不完備、不系統(tǒng),也缺乏動態(tài)分析,應加深拓寬這方面的研究。
三、城市現代化道路
表現城市發(fā)展的目標、進程和狀態(tài)的指標體系是重要的,但如何達到所期望的目標、進程和狀態(tài)可能更重要。我們曾經提出過 “中國城市化道路”問題,爭論過多年;似乎現在應該適時地提出“中國城市現代化道路” 問題,開始爭論起來,才好。我以為,概言之,中國城市現代化道路應是“知識經濟——城市建設——綠色革命”攜手前進的道路。
(一)大力發(fā)展知識經濟
首先要大力發(fā)展知識產業(yè)——教育產業(yè)、科研開發(fā)產業(yè)、信息咨詢產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我認為,各產業(yè)發(fā)展速度應該按這個順序排列,所以教育產業(yè)位列第一,否則就是短見,就是急功近利。
其次,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工程——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民務?,F在應該相應提出推進電子民務工程的任務,它包括在居民中普及互聯網;加強居民安全、就業(yè)、醫(yī)療保險的信息服務;完善、發(fā)展、提高已有的110、112、12315、12319等系列服務。
最后,要提出知識經濟發(fā)展進程的考察指標——信息化綜合指數、科技進步貢獻率、知識產業(yè)比重。這三個指標很重要,而且適用于各個城市,重點要考察它們的“進程”,是否每年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還是持平?還是退步?可惜,這方面我們的統(tǒng)計恰恰很落后。
(二)不斷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首先,理念升華——建設宜人居住、工作、發(fā)展的優(yōu)質環(huán)境。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宜人”,就是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滿足人在居住、工作、發(fā)展方面的隔離帶種植花盆種植容器需要;一個是“優(yōu)質環(huán)境”要真正綠化、美化、凈化、靜化我們的城市。
其次,目標選擇——現代化園林城市?,F在關于城市建設目標有好多提法,如“山水城市”、“生態(tài)城市”、“健康城市”等,這些提法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對錯之分,但有工拙之別。從我國國情、市情和可操性出發(fā)考慮,還是“園林城市”的提法最恰當,最有實際應用價值,其理由是:1.園林城市是中國建設文化的優(yōu)秀遺產;2.園林城市是通向生態(tài)城市的必由之路;3.園林城市是實現城鄉(xiāng)融合的物質條件;4.園林城市是人類回歸自然的現實選擇。
最后形象描繪:我以為,對事物的把握除了定性、定量分析之外,還需要對事物具體形象的直接觀察,二者是不可互相代替的。作為對城市現代化指標屋頂菜園體系的補充和延伸,我提出自己心目中向往的現代化城市的具體形象,并描述之如次:
城市鳥高架橋綠化容器瞰:山水相依,林茂草萋;城郭隱約,車船迤儷。
社區(qū)景觀:花香鳥語,小橋流水;樓臺錯落,裝點新奇。
街市新貌:流光溢彩,琳瑯滿目;綠樹成蔭,笑語歡歌。
(三)積極推進城市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的思想一般指環(huán)境綠化、無污染、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城市現代化應該重點考察以下三方面的“綠色化”:
&屋頂種菜盆nbsp;
1.綠色GDP
應該強調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獲得的名義GDP的增長是社會發(fā)展?jié)摲C之一;我國名義GDP中原來有人估計有5~8%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失,后來有人估計這個數可能占25%左右;最近有人計算出來“至少是100%”,不管這些數據是否準確,但我國生態(tài)破壞嚴重是公認的事實。因此綠色GDP的計量和檢測勢在必行;不過需要全國上下下決心,不是城市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2.綠色居住
包括以下內容:市民每戶擁有足夠的買(租)得起的住房;舒適、方便、無室內外污染,環(huán)境優(yōu)美;安全、福利有保障,無社會、自然隱患;人際關系和諧,有城市歸屬感、親和感。
3.綠色建筑
包括以下內容:建筑工程不破壞自然生態(tài),有益環(huán)境優(yōu)化;建筑材料無污染,隔熱、隔音、防潮性能好;建筑設計、施工經濟,節(jié)約能源、采光好;室內布局、裝修科學、先進、宜人,無污染。
 立交橋綠化花箱;
城市現代化與綠色革命息息相關,因此也需要考慮研究建立綜合性綠色指標體系。
四、城市現代化辨識
現在對城市現代化的目標、狀態(tài)的理解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有原于理論的理解,也有政策性的解析;還實際存在一種世俗的偏見、誤區(qū)和陷阱,它實際已經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和留下許多令人扼腕的遺憾。
我們現在需要對以下一些問題進行辨識和做出科學回答:
(一)究應如何學習西方?
例如:應如何評價現時一些城市對洋設計、洋建筑、洋樹洋草的引進?如何辨識“照搬”與“創(chuàng)新”的區(qū)別?如何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道理等等。
(二)如何繼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
例如:在現代化過程中,如何對待古建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現在人們對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與各地過去搞的一些唐宋明清“一條街”的評論是不同的。
如何處理“溫故”和“知新”的關系?楊樹達有言:“溫故而不知新,其病也庸;不溫故而欲知新,其病也妄”。我們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這種“庸才”或“狂妄之徒”呢?
(三)如何因地制宜?
如何從城市實際出發(fā),量體裁衣實現現代化?前不久在杭州召開的綠色居住國際論壇會議上,一些專家提出的“房頂綠化”和“立體綠化”的可行性以及“磚瓦大樓與窯洞同樣可以成為現代化生態(tài)居室”的觀點引起重視。
(四)如何追求高檔、新款、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