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植物墻園林景觀內涵的植物造景 廈門寶振科技
現代社會是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時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的大大改善,人們向往城市森林,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目前各地園林化城市建設深入發(fā)展,使人們對植物造景的認識不僅停留在對美的欣賞和享受,而且意識到植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認識到綠色植物是整個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任何建筑物都無法代替的。植物造景用生趣盎然,隨季節(jié)變換的景觀來柔和生垂直綠化硬密集的建筑線條,調劑人們精神上的呆滯與疲勞,大量經過藝術配置的各種植物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一定內涵的城市園林景觀,將為城市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化品味極佳的城市園林景觀風格迥異、獨具特色,點綴、美化著人們的視野與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也是形成城市獨特魅力的重要因素。
一、城市園林景觀的內涵
為創(chuàng)造良好的城市園林景觀,人們對屋頂綠化、墻面綠化,室內綠化等地面綠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綠色鏈,但這些只是園林綠地景觀生屋面綠化種植模塊態(tài)系統(tǒng)的內容之一。城市園林景觀應根據該區(qū)域居民的容量、居民的文化層次來合理區(qū)分硬質景觀、生態(tài)景觀以及視覺景觀;應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原則,以人為本、以生態(tài)為原則,堅持空間形態(tài)規(guī)劃;應從建筑風格、環(huán)境品質、文化特色和立地環(huán)境植物配置多樣性,合理應用等方面綜合考慮,做到建筑和環(huán)境的和諧、功能的完善,使建筑環(huán)境、人文景觀、戶外空間、景觀綠化系統(tǒng)地交融在一起,創(chuàng)造極佳的城市園林景觀。
園林景觀不是簡單地栽一排樹,隨便造個亭臺,草叢中放幾塊石頭即可。例如:上海文化公園內有一株千年古銀杏是規(guī)劃中特意保留的。這株古活化石是自然的遺跡,古樹名木是歷史象征,是文化的積淀,于是在它的周圍設計成一個古銀杏景觀生態(tài)園,讓人感受到了文化氣息和品味,有著深遠的意境。
城市園林景觀應注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態(tài)保護是一個地方高度文明的象征,使人想到了遠古時代的自然景象,草坪中刻意點綴的幾塊石頭讓人感受到一種樸實的鄉(xiāng)村氣息和耐人回味的野趣。把資源環(huán)境生態(tài)諸要素結合起來,把建筑的尺度、景觀小品的尺度和樹木的高度合理地量化,從空間、時間、自然、人文諸要素來規(guī)劃綠色生態(tài)系統(tǒng)。適度的戶外空間對每個人來講是必需的,人與
自然對話,與人對話交流需要戶外空間,那就有公眾性、開放性和參與性,沒有人參與、感知的綠地是蒼白的、缺少品位的,最重要的是要改變現在園林景觀中千佛一面的狀況。
二、提升城市園林景觀的植物造景方法
良好的植物造景是提升城市園林景觀品味的重要一環(huán)。植物造景的原則是堅持突出生態(tài),盡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態(tài)群落,做到喬、灌、草、花卉合理搭配,切實發(fā)揮綠化的生態(tài)功能,而且要注重運用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造園的手段,表卡墻板花盆現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園林景觀。植物造景者應深入自然山林采風,去用心體會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細心研究自然植物群落組合,把有價值的東西帶回城市,引入城區(qū)。眾所周知,盆景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園林藝術珍品,是無聲的詩和立體的畫。盆景園藝師運用“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達到“聚景于盆”的藝術效果,給人以“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藝術美感。為此我們設想能不能反行其道動用盆景的手法來進行園林景觀的創(chuàng)作?讓園林景觀也從盆景造型藝術中獲取更為豐富的內容,體現植物造景的作用,展現愉悅的生活空間。下面就如何運用盆景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提升植物造景內涵的方法作一些探討。
1.緊縮法
自然生長的樹木大多枝葉零散,花果稀疏,欣賞價值欠佳。因此,園林花木的管理均應采取株型緊縮的辦法,除選用枝繁葉茂、樹冠緊湊的樹種外,還必須加以精心地整形修剪,尤其是綠籬和綠球的造型、修剪更應精細。使其枝密葉擠,見葉不見枝。
2.矮化法
供園林綠化栽培的花木除行道樹、獨立樹、林帶、樹叢、竹叢等外,均應進行矮化管理。如綠籬、花籬、香籬、斜屋面綠化容器果籬及盆花、盆景等,均應采取控土、控肥和斷根修剪等辦法,常年保持規(guī)定的高度和大小。其中盆景的矮化培管更為重要如迎賓松、勁松、梅樁等樹樁盆景都是模擬老樹的自然姿態(tài)造型,常年進行定型修剪,才使老態(tài)常存。
3.陪襯法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古詩人用藍天陪襯秋水的詩句,我們在園林綠化中也可運用這種手法。如在白色圍墻旁邊種上先花后葉的紫花一行,培育出低干型的修長枝條,編成大孔花籬,在開花時紅白相襯,更顯花籬美態(tài)。又如用高矮不同的常綠松柏樹種,雙行分段間植于白色圍墻前,按照山戀起伏姿態(tài),進行定型修剪,使山頭高矮懸殊,有的與圍墻等高,有的僅及墻高的一半,更有的高矗墻頭之上,以白墻和藍天為背景,更可顯示形象的逼真感。
4.模擬法
在花壇或綠籬的綠化基礎上,模擬動物形態(tài)或自然景象,使花壇和綠籬美上加美,好似錦上添花。如在大型的花壇當中用竹木鐵絲扎成各式模具,用藤本花卉攀緣其上,構成“雄獅怒吼”、“生龍活虎”、“快馬加鞭”、“萬馬齊鳴”等場面?;蛟谄届o的綠籬上修剪成“浮光躍金”、“后浪推前浪”、“波濤洶涌”、“伏地長龍”、“蟠龍出洞”等氣勢蓬勃的景象。
5.形象法
林蔭車道的隧道造型是形象法的一個范例。先在行人道的外緣栽上一行矗立的松柏、白樺、水杉等直立性樹種,成林后再在行人道與車道之間再各栽一行枝丫伸展的法國梧桐、香樟等,逐年加以整枝修剪,使兩旁的樹枝伸向車道當中,構成拱橋式的綠色隧道,使行車、行人如入隧道當中,別具一番風趣。
6.湊合法
將連續(xù)多月開花的月季花、月月桂和連續(xù)月月出筍的月月竹湊合一處種植,將盤狀叢生的月月竹種植在當中,月月桂、月季花分輪環(huán)抱,修剪成籬狀園環(huán),則每年4~10月,月月都可看到美麗的鮮花,聞到陣陣撲鼻的清香,月月竹中栽棵高大的傲春檀,當早春落葉樹披上綠袍和常綠樹更換新裝之際,而傲春檀的枝丫仍在春光中沉睡,呈現秋冬景色。
7.飄拂法
寓動于靜、靜中有動,這是園林綠化中啟人深思的藝術手法。如臨風飄拂的垂柳,往往是畫家的描寫對象和詩人筆下的柳簾。若將垂柳種植于湖池水畔,向水傾斜,并加以適量整形,使修長的柳條在枝頭三五簇生,呈簾狀地高懸水面,迎風飄拂,則形影映微波而忸怩。若在水面的枝頭上,用塑料細絲系上兩三個水秀花盤,隨風飄蕩,更富詩情畫意。還如“含羞起舞”也是靜中求動的典型造型。即將含羞草與菊共栽一盆,將菊的枝條增減得弱不禁風,不設伸長支柱,這樣,當菊迎風起舞時,則含羞草便會在旁代為含羞。
8.隱現法
春蘭的小朵香花在葉絲中半遮半掩地隱現,比之劍蘭花葶的全形裸露,別有一番雅趣。因此在增減花籬、果籬時采用隱現法設計、使可更顯嬌姿美態(tài)。如用常綠灌木的梔子花作花籬的邊行樹種,兩邊行的中間栽一行矮化的花桃、花石混植,則可在綠色叢中時常隱現各類鮮花。在女貞的雙行綠籬中間植一行矮化的八月桂或月月桂,開花時不但可從綠色叢中隱現小朵黃花,而且還可噴出撲鼻的清香。在常綠的銀邊七里香或金心七里香的雙行綠籬中栽一行枸骨冬青,到深秋果熟時,則可在黃綠斑斑的七里香葉絲組錦中隱現朱紅色的果帶圖案,為秋冬增添了新的景色。
9.回春法
花木的開花結果大多一年一度,一般是春花秋果。秋花稀少,冬果難尋,為了豐富園林景色,增添秋花冬果,必須巧奪天時地理,才可使花木在秋季回春。如選用春季早開花和百般季早結果的花果樹種,如梅、桃、花桃、紫荊等,在花前進行枝干的環(huán)狀割傷,促使花芽提高分化。早秋摘除全部樹葉,追施速效氮肥,加強灌溉保潤工作,促使花芽于家歷十月小陽春時提高萌發(fā),再次開花結果。能夠多次開花的金柑、金桔、月月桔等樹種,只要在第一次座果時進行適當的疏果,復花時摘除全部秋季新梢,在不施氮肥、追施磷、鉀肥的情況下便可做到冬果滿樹慶新年。此外茶花、杜鵑花、扶桑、石榴、曇花等均可采取不同的光、溫處理措施,定期定時地做到花隨人意開。
10.獨特法
高矗云天的龍柏、匍匐橫生的地柏、枝枒扭曲的龍爪柳和龍爪槐、樹葉縐折如綢的銀杏、樹干白如霜雪的白樺、一樹成林的榕樹,以及奇形怪色的方竹、羅漢竹、紫竹、淚竹等都是園林綠化的獨特材料,各具獨特風彩,若使各安其所,便可各顯身手地增添園林景色。若能仿照深山老林的自然景象,在林木中立交橋綠化進行人工美化造型,增減些“和合樹”、“連理枝”、“藤纏樹”,以及“天橋”、“自搭橋”等在一般園林看不到的景物,則可更為獨特地引起人們的雅趣。把平凡的自然景物點綴得富有詩情畫意,使人們獲得園林美的藝術享受。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代表著一個地域或地區(qū)的文化底蘊,也代表著一種時尚和發(fā)展潮流,對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F代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更應該關注的是“人”作為設計主題的內容,不斷探索生活氣息更為濃重的園林景觀內容,更為親情化的多方位的園林創(chuàng)作題材,以突出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為宗旨,以植物造景為目的,充分展示現代城市生態(tài)風景園林藝術美,努力營造植被森茂,林冠霸日,姹紫嫣紅,群芳斗艷,不是自然卻勝似自然的城市環(huán)境。遠睹若森林華冠,郁蔥蕭然,處處鳥歌蟲吟,蜂飛蝶舞,使自然山林佳景,溶入城市社區(qū)。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高科技含量的“合成自然”——一個生態(tài)優(yōu)美健全的現代化城市。
參考文獻
[1]蘇雪痕.植物造景[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1]夏著華.小議現代園林景觀建設.花卉園藝,2002 (11),36-37
[2]劉磊.城市園林景觀美學特征淺析.廣東園林,1999(1),27-29
[3]陸曉文.園林植物造型設計.寧夏農林科技,2003(3),50-51
[4]王磊.湯庚國.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3(5)71-73
[5]彭敏.試論中國園林設計的創(chuàng)新意識.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2(3),53-55
[6]邱朝霞.淺談盆景藝術.山西建筑,2003(10),161